2024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,“溫水煮青蛙,前車之鑒不可忘卻,每個人還是要好好復習一下。腦子里要有個‘緊箍咒’。反腐敗永遠在路上,沒有敬畏感就會迷了道”。
“緊箍咒”一詞出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《西游記》,原意是指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,后指約束人的制度、規矩等。孫悟空靠“緊箍咒”的束縛收斂頑性、約束劣性,融入取經隊伍,最終取得真經、修成正果。習近平總書記用“緊箍咒”比喻黨的紀律規矩,旨在警示黨員、干部對紀律要常懷敬畏之心,時刻保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清醒,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、思想自覺、行動自覺,不斷增強政治定力、紀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,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交出黨和人民滿意的“答卷”。
人不以規矩則廢,黨不以規矩則亂?!熬o箍咒”之于孫悟空猶如紀律規矩之于黨員、干部?!熬o箍咒”是通過收緊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發揮其約束作用,黨的紀律規矩同樣是對黨員、干部的硬約束。毛澤東指出,路線是“王道”,紀律是“霸道”,這兩者都不可少。他強調,“孫行者頭上套的箍是金的,列寧論共產黨的紀律說紀律是鐵的,比孫行者的金箍還厲害,還硬”。對于一個黨員、干部,紀律是高壓線;對于一個政黨,紀律是生命線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硬起手腕抓紀律建設,充分發揮了紀律規矩的剛性約束作用,從根本上扭轉了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,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歷史性、開創性成就。
“紀律是塊鐵,誰碰誰流血?!比魏吸h員、干部,不論黨齡長短、職務高低,都必須嚴守黨的紀律,既不能因為是普通黨員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,更不能因為位高權重而無視紀律約束。黨員、干部要遵規守紀,這是天經地義、責無旁貸的,就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不是想戴就戴、想摘就摘的,戴上了就要接受“緊箍咒”的約束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“前車之鑒不可忘卻”,從近年來查處的違紀案件來看,黨員、干部只要違反了紀律,不管偽裝有多好,也難逃群眾的監督,難逃紀律的嚴厲懲戒。我們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,紀律約束沒有例外,不因事小而姑息,不因權大而破例,強化監督執紀問責,既讓鐵紀“長牙”、發威,又讓黨員、干部重視、警醒、知止。
“內無妄思,外無妄動。”欲事立,須是心立;打最硬的鐵,須是鐵打的人。黨的紀律是統一的紀律、鐵的紀律,是帶有強制性的,但又必須建立在黨員、干部的自覺性上。在取經路上,孫悟空對“緊箍咒”的態度也經歷了一個從反抗到接受的過程,最后把戒律內化到自己心中,心甘情愿護著師父完成了取經大業。我們黨歷來強調要培養“自覺的紀律”。毛澤東多次講過“錦州蘋果”的故事。他說:“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,遼西戰役的時候,正是秋天,老百姓家里很多蘋果,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?!北M管解放軍戰士勞累饑渴,但是都自覺遵守“三大紀律、八項注意”。這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紀律發自內心的敬畏和遵從。事成于懼而敗于忽,時常念念腦子里的“緊箍咒”,不斷擰緊遵規守紀的發條,就能防微杜漸、慎始慎終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紀律規矩就是黨員、干部的“護身符”,因此,要真正把鐵的紀律刻在心上、印在腦子里,成為心靈深處的“壓艙石”。
反腐敗永遠在路上,黨的紀律建設永遠在路上。黨員、干部要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,真念常念“緊箍咒”,勤撣“思想塵”、多思“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賊”,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懼、守底線,敬畏黨、敬畏人民、敬畏法紀,切實把黨章黨規的他律要求轉化為內在追求和行為準則,在修身正己中擔當作為,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做出經得起實踐、人民、歷史檢驗的實績。